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

我校长江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调研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建设

       为贯彻大运河文化建设“保护、传承、利用”的宗旨,做好长江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十五五”建设规划前期准备工作,推动大运河文化建设理论成果落地转化,2月24日上午,科技处处长张永刚率领科技处、长江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部分人员赴镇江市西津渡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开展调研交流。公司董事长王力及班子成员热情接待,会议在公司2楼会议室举行。



        王力介绍了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5A级景区建设的成果。他表示,公司在保护文物遗产、彰显公益性的同时,积极为本地及外地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成功激活了镇江的千年文脉。此外,他还深入分析了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表达了与学校开展深度合作的强烈愿望和实际需求。
  高琳琳就帮助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在调研市民和游客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全域统筹、微观布局打造街区的景观群组,将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活态呈现,提升街区的知名度和特色化。
  钱兴介绍了长江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的相关成果,以及国内大运河沿线城市大运河建设的成功经验,认为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镇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最美地标,要在街区与长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融合度上下功夫,实施一体化统筹、一体化建设,在建设中彰显江河交汇的特质。
  潘玥认为要推进人工智能与文旅发展相融合,以人工智能赋能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并就街区的数字化建设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沈霞建议以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为示范点,辐射带动整个镇江文旅发展,让江苏最美大运河地标西津渡建设得更美。
  张永刚提出“千百十”三大工程的建设思路,“千年工程”以千年文脉传承为核心,以西津渡救生文化建设为主线,展现街区的“古风”;“百年工程”以百年建筑遗产保护为核心,以百年老街打造为主线,凸显街区的“民国风”;“十年工程”以大运河增遗利用为核心,以遗产点文化建设的创造性转化为主线,突出街区的“现代风”,并通过数字化和演艺化丰富街区的表达形式,使街区增添新的动能,焕发新的活力。
  双方还就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更新、文创产品设计、全域旅游规划、大运河研学线路设计、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挖掘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